(1)拌料
先把棉籽壳、玉米芯等主料平摊在地上,然后兑水650千克。为防止水分流失,要边兑水,边翻料,并使水料充分掺匀;把复合肥、石膏、蘑菇增产素等辅料分别兑水,均匀地撒在主料上。
然后,把麸皮、玉米芯和石灰在水泥地上掺和均匀,平撒在主料上。把各种主辅料充分翻匀,拌料即告结束。如果加锯末,锯末需提前6~7天发酵。
(2)建堆发酵
这是平菇栽培非常关键的一步,必须高度重视。建堆前首先在场地中央用木板紧贴地面搭成“人”字形通风口,使外部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料中。
然后,把翻匀的料建成宽0.8~1.0米、高0.6~1.0米、长度不限的堆,每隔30~50厘米用铁锹把堆自上而下打成洞。最后把四周清扫干净,用透气的编织袋盖严料堆,使料既通风又保湿。
经过1~2天料温达到60℃以上,维持12~24小时后翻堆。翻堆时上部和底部的料放中间,中间料放上部和下部,四周打扫干净后按前述方法重新建堆。
以后每隔1~2天翻一次堆。经过7~10天当料内有大量放线菌出现,手握料有水渗出但不下滴,发酵即告结束。翻堆时若发现料干,必须在装袋前3天补足水分。
(3)掏种
在清洁的盆中放入0.1%高锰酸钾溶液,将菌种塞拔掉,口朝下放入盆内,以药液触及表面即可。瓶表面再用药水涂擦一遍,然后用消毒过的菌种钩(用75%的酒精消毒)把菌种表皮挖去不要,留下的好菌种掏出,放在消毒的容器内,以备种植。
在掏种时,若菌种不同,应分别放在干净的消毒过的盆里,千万不要混杂。菌种也不要过碎,太碎对菌种破坏太大,影响菌种的萌发。菌种块一般应比枣核稍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