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中含锌量比较高,有利于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金针菇栽培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供参考。
(1)降温
配合通风透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菇蕾大量生成;基料表面不能太湿,应保持相对干燥的湿润状态,以防冻害的发生。经低温驯养后,恢复出菇时所需的温度,保持在10℃左右,即可有效促进子实体生长。定点供应超市的出菇,应控制温度在7~9℃,不要过高。
(2)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温度不足。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间。
措施:调整培养基含水量。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温与通风工作。
(3)搔菌3天后不见料面料恢复
催蕾室小环境的空气过于流通,菌袋料面覆盖物未盖严。需集中处理,用冷开水连续2天内轻喷2~3次,使料面湿润,喷水10分钟后再覆盖,保持覆盖物与料面之间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4)菌袋料面呈黑色潮湿状
原因是补水时,直接将生水喷洒于料面;薄膜覆盖料面,引起膜上冷凝水回滴,菌丝萎缩,料面变黑。及时用灭过菌的小刀挖去发黑部分培养料,重新保湿发菌。
(5)菇蕾变色枯死
在诱导出菇阶段所分泌的小水珠未能及时风干,使菇蕾原基被水淹,窒息而死。待料面出现细小水珠时,逐渐加大室内通风,使室内的小水珠风干,水珠颜色呈淡黄色、清亮为正常;若呈茶褐色或混浊时,证明已被细菌感染。
(6)出菇不均匀、不整齐
主要是金针菇发育不同步所致,因为抑制开伞,片面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过早地将菌袋翻折下的塑料薄膜拉起,或过早进行套袋,使大部分菇蕾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窒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栽培环境,采取不同通风量的办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