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苗期如何管理?

2024-01-24

芦笋种子与其他作物种子不同,发芽需要的时间特别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期间,对温度、光照及水肥等条件反应敏感。

因此,苗期管理的重点是,尽量满足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发育对这些条件的要求,从而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芦笋苗期如何管理

(1)控制适宜的苗床温度

芦笋是喜温性蔬菜,种子发芽的早晚和幼苗出土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畦内温度。

据试验,在地温为15℃时,发芽需要24天;20℃需要15天;当地温达到25℃时,仅需10天。温度偏低,出苗期拉长,种子内贮藏的养分消耗增多,幼苗长势弱。关于芦笋苗期苗床温度的控制,可点击参阅芦笋苗期苗床温度如何控制

(2)适时追肥

为促进幼苗生长,培育壮苗,当幼苗抽发第2条嫩茎时,应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一般33平方米的标准畦,追施复合肥1.5千克,施后要立即浇水,以利于肥效的发挥。以后每隔20天追一次肥,共施2~3次,以保证幼苗的健壮生长。

特别注意的是,早春和晚秋采用阳畦和拱棚育苗时,追肥后浇水要透,使化肥充分溶解,且7天内要加强通风,晚上也不要盖严,否则追肥后棚内氨气浓度过高,容易出现氨气中毒现象,使苗子短时间内变白枯萎。

(3)防旱排涝

芦笋幼苗生长期间,根系较浅,对水分反应比较敏感,水分缺乏时,幼苗生长缓慢,甚至茎叶蔫黄,因此,遇旱要及时浇水。

芦笋不耐涝,最忌苗床积水,积水易造成根系腐烂,并导致病害发生,所以遇雨后要注意巡视苗床,及时排水。

(4)中耕除草

芦笋育苗时单粒点播,密度较小,前期幼苗生长缓慢,因而苗床易滋生杂草。杂草不仅与笋苗争夺肥水和阳光,而且还易导致病虫害发生,因此,应及时拔除。

清除杂草时不要损伤幼苗。浇水或施肥后应及时划锄松土,避免苗床土层板结,以利于根系发育和幼苗的健壮生长。

(5)防治病虫害

芦笋幼苗生长期间,极易遭受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害虫的侵袭,造成缺苗,因此,一定要注意检查防治。幼苗生长后期,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容易感染茎枯病和褐斑病,应每隔7~10天喷一次药,主要药剂有50%双吉胜、70%农猎手及80%必得利等。

(6)大苗的管理

有些农户由于种植芦笋的地块没有落实好,致使苗子不能移栽,苗子长到60~70厘米,苗床郁蔽不通风、不见光,出现黄苗死苗现象。苗子生长时间超过4个月,可将苗子地上部分全部割掉,对苗床喷50%双吉胜500倍液+80%必得利500倍液,或50%双吉胜500倍液+75%进富500倍液杀菌。

当新芽长出15厘米高时,每10平方米撒施750克复合肥并浇水,对新长出的小苗每7~8天喷杀菌剂一次,直到移栽为止。苗子长到7~8个月就不宜移栽。因为苗太大,移栽后伤根太重,生长不好,严重影响第2年产量。

与《芦笋苗期如何管理?》相关的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