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含有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独特药效的物质基础,但中药的成分复杂,不同的炮制方法会使其有效成分发生变化,因而了解其药性随着炮制的不同而出现化学成分的变化至关重要。
在中国历史上,黄芪的炮制方法有切制、蒸制、蜜炙、蜜蒸、蜜炒、盐焙制、盐蒸、酒蒸、酒炒、酒煮、姜汁炙、人乳制、米泔制等,目前主要方法是蜜炙、盐制和酒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于黄芪的炮制品只有一种规格,名“炙黄芪”,也称为“蜜黄芪”。黄芪具体的炮制方法如下:
(1)取黄芪片,称重。
(2)炼蜜。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捞去浮在表面的泡沫和蜡质,然后用纱布滤去死蜂等杂质,过滤后继续炼制,一般以起鱼眼泡、颜色稍微加深时即可。
(3)取炼蜜,按每50kg黄芪片用炼蜜12.5kg的比例计算出用蜜量,使用减量法称取炼蜜,再取1/3量开水将炼蜜稀释后,淋入黄芪片中,拌匀,闷润至蜜汁浸透药材内部。
(4)将黄芪片置炒锅中,文火翻炒至呈深黄色,略带焦斑,有光泽,饮片不黏手,饮片之间无粘连。
(5)取出,摊开,晾干。黄芪蜜炙后,可增强补中益气、升阳的作用。
盐黄芪:将黄芪片300g用盐水(6g盐)浸泡并搅拌均匀,润透直至盐水耗尽,置于锅内用文火微微炒制,取出放凉。
米黄芪:将稻米60g置于锅内翻炒至淡黄,加入净黄芪300g并拌炒至棕黄色取出,去米并放凉。
炒黄芪:将300g黄芪直接置于锅内,用文火翻炒至棕黄色或黄色,取出放凉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