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俗称腻虫、蜜虫等,为害玉米的主要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麦二叉蚜等,以玉米蚜发生最为严重。
一、蚜虫的为害症状
玉米蚜等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被害严重的植株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秃尖较长。
蚜虫能分泌“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形成黑色霉状物。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叶片边缘发黄,发育不良,产量下降。
此外,蚜虫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和大麦黄矮病毒,引发玉米罹患病毒病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
二、怎样防治蚜虫
(1)农业防治措施
①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蚜虫滋生地,减少早期虫源。
②保护瓢虫、食蚜蝇、草蛉和寄生蜂等天敌,控制蚜虫数量。
(2)化学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粉剂6000倍液、进行喷雾灭蚜。或者选用70%噻虫嗪(锐胜)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对苗期蚜虫防治效果较好。
三、蚜虫的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卵形,长1.8~2.2mm,虫体深绿色,披薄白粉,附肢黑色,复眼红褐色。腹部第7节毛片黑色,第8节具背中横带,体表有网纹。触角、喙、足、腹管、尾片黑色。触角6节,长短于体长1/3。喙粗短,不达中足基节,端节为基宽1.7倍。腹管长圆筒形,端部收缩,具瓦状纹。尾片圆锥状,具毛4~5根。
有翅孤雌蚜长卵形,体长1.6~1.8mm,头、胸黑色发亮,腹部黄红色至深绿色,腹管前各节有暗色侧斑。触角6节比身体短,长度为体长的1/3,触角、喙、足、腹节间、腹管及尾片黑色。腹部2~4节各具1对大型缘斑,第6、7节上有背中横带,8节中带贯通全节。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四、蚜虫的生活习性
玉米蚜1年10~20代。主要以成虫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越冬。翌年产生有翅蚜,迁飞至玉米心叶内为害。雄穗抽出后,转移到雄穗上为害。
适宜玉米蚜生殖的温度为旬平均温度23℃左右,相对湿度85%左右。此时正值玉米抽雄扬花期,营养条件适宜,玉米蚜主要以孤雌胎生为主,并出现第一个高峰期。
玉米收获后,营养条件不利时,产有翅成蚜迁至小麦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内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