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所引发的一种传染病。患病的禽类会出现关节炎、腱鞘炎以及腓肠肌腱断裂等一系列症状,这不仅导致其生长停滞,还使得淘汰率大幅增高,进而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禽类病毒性关节炎的流行特点
禽类发病状况与鸡的日龄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鸡的日龄越小,其易感性便越高,其中 1 日龄的雏鸡最容易受到感染,而到 10 周龄时,这种易感性则明显降低。本病具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这两种传播途径,其感染率能够高达 100% 之多,然而病死率通常不会超过 6%。倘若与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菌混合感染,那么死亡率将会大幅提高。
二、禽类病毒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在发病的初期阶段,通常会伴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在急性发病的鸡群中(多见于败血型),病初时鸡的活力明显减退,不愿意走动,全身呈现出发绀的状态并且伴有脱水现象。紧接着,便会出现跛行的状况,跗关节及其上方的腱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肿胀。
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病鸡只能蹲坐在地上,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在发病 10 天后,开始有病鸡死亡,其中的大多数会转为慢性病症。在慢性发病的鸡群中,主要的表现为腱鞘炎,跛行的症状十分显著。在发生关节炎的同时,常常能够看到有部分鸡呈现出发育不良综合征。
对于蛋鸡而言,其关节疾病并非十分显著,但产蛋率会下降 10%-15%,种公鸡的受精率也会有所下降。除此之外,该病毒还能够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心包炎、心包积水、肠炎、肝炎、免疫抑制病以及某些呼吸道疫病等等。
三、禽类病毒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
主要的病变位置在于胫跖关节(跗关节)、趾关节、趾屈肌腱以及跖伸肌腱。在急性病例中,表现为关节囊以及腱鞘出现水肿、充血或者点状出血的状况,关节腔内含有少量较为透明、呈现出淡黄色或者带有血色的渗出物。只有极少数的病例会有脓性分泌物存在。
在慢性病例中,关节腔内的渗出物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关节硬固变形,关节软骨糜烂,滑膜出血。病情严重的病例能够看到肌腱断裂、出血以及坏死等情况。
此外,还能够观察到心外膜炎,在雏鸡身上能够看到肝脏和心脏有小坏死灶。在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鸡群中,病鸡的腺胃会肿大,腺胃乳头出现水肿,胸腺和法氏囊则会萎缩。
四、禽类病毒性关节炎的防治措施
针对本病,当前尚未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强化生物安全等方面,以此来防范本病。对于商品鸡,应当采取 “全进全出” 的饲养模式,在每批鸡出售之后,要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另外,绝对禁止从存在本病的鸡场引入鸡苗和种蛋。对于患病的种鸡,必须坚决予以淘汰,防止疫病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
通过预防接种来预防鸡病毒性关节炎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开产前,母鸡最好选用灭活苗进行免疫,借助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来为雏鸡提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