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黄绿色,无明显边缘,后扩大,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叶片背面生白色霉状物。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渐向上蔓延,后期叶片枯萎。
一、怎样防控莴苣霜霉病
(1)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合理肥水,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2)茬口轮作:重发病地块提倡与禾本科作物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3)选种抗病品种。
二、莴苣霜霉病用什么药物疗效好
发病前,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斤水兑25克药)或80%波尔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斤水兑25克药)进行喷雾预防。
发病初期,可采用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30斤水兑20克药)、或60%甲霜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斤水兑25克药)、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30斤水兑25克药)喷防。
发病很严重时建议用50%氟嘧菌酰胺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30斤水加入3克药)、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3%苯甲霜霉威悬浮剂、28%霜脲霜霉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2~3种混配交替喷防。
三、莴苣霜霉病是怎样发生流行的
莴苣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莴苣盘梗霉引起的,病菌以菌丝体及卵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或潜伏在种子上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通过雨水反溅、气流及昆虫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浸染。病菌浸染后出现病斑,在受害的部位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浸染,加重危害。
病菌喜低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温度范围1~19℃;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15~17℃,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3~5天。
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日夜温差大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