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雏鸭对温度的要求不如雏鸡严格,保温工作可粗放一些,但在寒冷天气下,温度仍然是育雏的首要条件,大规模的集约化育雏更应做好保温工作。
雏鸭的体温比成年鸭低2~3℃,皮下脂肪层尚未形成,羽毛未丰,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善,抗寒能力差。虽然雏鸭代谢旺盛,但胃的容量很小,采食量有限,产生的热能不足以维持生理热的需要,不能较好地适应外界温度和气候变化。因而在育雏的最初几天,当天气寒冷或多变时,还需要适当供给外源性热量。
育雏温度的标准应根据雏鸭的日龄、品种、健康状况、具体表现及昼夜气侯等因素而定。如1日龄舍温最高(可保持在33~35℃),逐渐降低;弱雏的保育温度比强雏要高些。根据季节舍温可略有变化,冬季宜提高1℃,夏季降低1~2℃。48小时以后,随着雏鸭的长大,羽毛和皮下脂肪逐渐丰满,体温调节机能不断加强,温度可逐步降低,每周下降3~5℃,直至室温。
控温除根据温度计以外,还要根据雏鸭的活动情况而定。若温度过高,雏鸭远离热源呆立,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张口喘气、大量饮水、食欲减退,正常代谢受影响,体质较弱,发育缓慢,容易感冒、脱水、虚脱和感染各种疾病。若温度太低时,雏鸭挤在一块取暖,或靠近热源处互相挤压,有时堆叠起来,造成下面的鸭死伤,上面的鸭因长时间过热或过冷,容易失水和感染各种疾病。
温度适宜时雏鸭散开活动、三五成群、采食正常、舒适安静、活泼好动,躺卧姿势很舒展,伸颈展翅,食后静卧无声。经常仔细观察鸭群的状态,它们的行为是对温度的最好反应,据此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定。
例如,有经验的专业户在天气暖和时不再启用热源,约1周龄后搬出舍外圈养,育雏效果很好。一般采用较低温度育成的雏鸭比较健壮,但温度太低时雏鸭在热源处密集挤压,影响采食和运动,饲料报酬低,易发生消化不良,弱雏增加,应十分注意。
不论采取何种保温方法,都应注意温度要逐渐降低和供热成本问题,温度不能大幅度下降或忽冷忽热。测量温度应以雏鸭背高水平线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