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饲养密度指的是鸡舍内每平方米所能够容纳的鸡的数量,这是保障饲养技术得以有效施行的关键要点所在。通过对饲养密度进行合理的调控,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鸡的产蛋性能,确保产蛋的品质,达成生产的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对饲养密度进行合理的调整是养鸡过程中必然的技术支撑。
在实际开展养鸡工作时,需要依据具体的状况以及蛋鸡的日龄,对饲养密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以此来获取预期的经济效益。
首先,饲养密度对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若密度过大,鸡群会显得拥挤不堪,鸡的活动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空气会变得污浊不堪,粪尿的密度、湿度会随之增加,垫料也会因潮湿而诱发更多的问题,从而导致鸡只生长迟缓,整体的整齐度欠佳,容易感染各类疾病,死亡率上升,并且极易发生雏鸡相互啄肛、啄羽等恶劣的癖好,致使仔鸡的品质降低;若密度过小,则会造成空间的浪费,饲养量减少,成本随之增加。所以,在饲养雏鸡时应当充分考虑合适的密度。
其次,饲养密度还应当依据禽舍的结构、通风条件、饲养管理条件以及鸡的品种等因素来决定。品种与密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蛋鸡出壳时的体重在40-45克,2周龄时体重可达100-120克,6周龄时体重能达420-450克,8周龄时体重是初生时的15倍;而肉用仔鸡出壳时体重约在60克以上,2周龄时体重为350克以上,4周龄时体重为1000克,6周龄时体重为1800克,7-8周龄时体重为2000-2500克,大约是出壳时体重的50倍。鉴于此,两者的饲养密度应当有所不同。
同时,随着雏鸡不断地长大,每只鸡所占据的面积也应当相应增加。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利于鸡的采食、饮水以及健康发育,能够提高增重的一致性以及后期良好的生产性能。
再次,在关注饲养密度的同时,还需要考虑鸡群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每群的饲养数量不宜过大,小群饲养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代化养鸡,一般群体的大小为2500-3000只,也有300-500只的情况,这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安排。
此外,林地养鸡是肉用仔鸡的一种放养方式,其早期的饲养方式和密度与一般的肉用仔鸡相同,仅仅是在雏鸡4-6周龄(脱温后),将其放置到林下或草地进行饲养而已。一般来说,放养的密度每亩为150-250只,放养的规模以1500-2000只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