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褐天幕毛虫的发生规律
黄褐天幕毛虫1年发生1代,以胚胎发育完全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1℃时幼虫从卵壳中钻出,群集在卵块附近的小枝上食害嫩叶,以后向枝杈处移动并吐丝张网。
1~4龄幼虫群栖网幕中为害,白天多伏于网幕上,夜晚取食;5龄后幼虫开始分散为害,食量不断增加,经振动后可假死坠落。5月底至6月中旬,老熟幼虫陆续在叶间、树缝和杂草上结茧化蛹。
幼虫期约40天,蛹期10~15天。6月中下旬,成虫开始陆续羽化,7月为成虫发生盛期。成虫羽化多在晚上,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卵多产于当年生的枝条上,卵粒环结于小枝上黏结成一圈,形成“顶针”状卵块。
二、怎样防治黄褐天幕毛虫
黄褐天幕毛虫在防治上应实行人工防治为主,药剂“挑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1)人工防治。结合冬、春季修剪,剪除越冬卵块,集中烧毁;在春季幼虫为害期,经常巡视检查果园,一旦发现网幕,立即剪除,并杀死幼虫。
(2)灯光诱杀。结合其他害虫防治,在果园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在虫口密度发生较大的果园,可选择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1%甲维盐微乳剂3000~4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也可喷施bt、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施药要在低龄幼虫分散前进行,且应对准网幕喷药,并避免全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