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交链孢叶斑病在我国玉米种植区偶有发生,在玉米各生育期均有发生,对产量影响不显著。
一、玉米交链孢叶斑病的病原菌
该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类的细极交链孢,其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分生孢子单生或成短链,倒棍棒形或长椭圆形,淡褐至金黄褐色,具横隔膜,数个纵隔膜,顶部常膨大。
该病发病后在叶面产生褪绿的长条状病斑,病斑中部逐渐变为灰褐色,边缘呈紫色,病斑沿叶脉方向迅速扩展,长度超过100毫米,宽10~20毫米。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两面生出大量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玉米交链孢叶斑病的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该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田间和周边的杂草也可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和再侵染来源。越冬后的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滴冲溅传播,多从伤口侵入。
三、怎样防治玉米交链孢叶斑病
(1)农业防治措施
①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田间地埂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侵染源;②合理定苗,加强植株间通风透光;③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2)药剂防治
在发病严重地块,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田间喷雾。
四、影响玉米交链孢叶斑病的发病因素
影响玉米交链孢叶斑病发病因素较多,除品种抗性和田间菌源量外,种植密度过大、连年重茬、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较重。
目前对交链孢叶斑病还缺乏系统研究,其发病可能与寄主叶片受到虫害、损伤等为害造成伤口有利于病菌定植和侵染以及植株抗性阵低等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