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以干燥根茎入药,药材名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本文介绍川芎栽培步骤与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选地与整地
宜选择在高山区的阳坡或半高山区的半阳半阴的荒地或熟地,土质略黏为好。选地后,除去杂草,就地处理后作基肥,翻耕深25cm左右,将土细碎整平,做成宽1.7~1.8m的高畦,畦沟宽约30cm;并做好排水沟。
二、繁殖方法
采用无性繁殖,繁殖材料用地上茎的茎节,习称苓子。
1、培育苓子
于2月初,在生产地挖出川芎根茎,称为抚芎,除去泥土,剪去须根,以备种植。
栽种期不能迟于2月中旬。栽种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栽时按大、中、小分别种植,大的株行距各33cm,中等者27cm,小的20cm。在畦上开穴,深6~7cm,穴内施腐熟厩肥。每穴栽抚芎1枚,芽向上,按紧栽稳,然后施肥,盖土填平。
2、苓种管理
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川芎每株有地上茎10~20根,此时应疏苗,扒开土壤,露出根茎顶端,选留粗细均匀、生长良好的地上茎8~10根,其余的从基部割除。疏苗前和4月下旬前后各中耕除草1次。疏苗后应进行第一次施肥,中耕时应进行第二次施肥;以水粪与油饼混合施用。
3、苓种的收获与贮藏
在7月中、下旬,当地上节明显膨大,略带紫色时,选择阴天或者晴天清晨割下植株茎秆,去除叶子,捆成小束,运至阴凉的山洞或者室内,地上铺上一层茅草,将茎秆与茅草逐层相间藏放,高约2m,在上面用茅草或棕垫盖好,一般每周上下翻动1次,如堆内温度升至30℃以上,则应立即翻堆,防止腐烂。苓子应分级,个选,然后按苓子分级栽种。
三、移栽与定植
8月中下旬为川芎栽种最佳时期。栽时在畦上开穴,行距33~40cm,株距17~20cm,穴深约3cm;栽时将芽向上或向侧稍按入土中,仅露于土表。行与行之间两头各栽2个苓子,称为封口苓子;每隔10行再栽1行密苓子,称为扁担苓子。栽后用堆肥或火灰和畜粪覆盖,畦地需再盖一层草,以防强日暴晒与暴雨冲刷。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培土
栽后半个月幼苗出齐后,及时揭去盖草,4~5日后,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隔20日左右中耕除草1次,结合中耕对缺苗、坏苗进行补苗。栽后如遇干旱,应引水浸灌厢沟,保持湿润。次年1月上、中旬部分叶片发黄时,先扯去地上部分,后清洁田园,并将行间土壅根,以利越冬。
2、施肥
川芎喜有机肥,对氮肥很敏感,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施氮肥时配合磷、钾肥能增进肥效。栽后两个月内应集中追肥3次,每隔20日1次。每次施人畜粪水1500~2000kg/亩,混入发酵的饼肥液50kg/亩,穴施;第三次追肥后用草木灰、土肥、腐熟饼肥等混合肥料,在植株旁穴施后盖土。次年3月上旬每亩用粪水700kg、硫酸铵7.5kg、硫酸钾2.5kg淋穴,可增加根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