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是近年来我国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背景下,国家大力推动发展起来的。相比传统非优质稻生产,当前优质稻的生产方式并未改变,因而影响了优质稻的生产效益。
目前,优质稻生产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对优质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较少,导致其产量水平未能充分发挥,产量往往仅为400-475kg/667m²。
②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优质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阴雨天气及肥料、水分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米质变差。
③与传统非优质稻品种相比,优质稻本身茎秆较为细弱,在生长中后期碰到大风大雨天气,容易倒伏,而且倒伏一般以根倒为主。
④栽培过程中施肥量过高、氮肥施用不科学。优质稻栽培仍沿用普通水稻的栽培方法,施肥量普遍偏高,各生育期养分分配不合理,影响了其产量和品质,还易引起倒伏。
⑤水分管理不科学。全生育期特别是生育后期水分管理不科学,后期断水过早,不利于优质稻保优栽培,限制了其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
⑥目前,南方稻区“籼改粳”工程的推进促进了粳稻的生产,也增加了优质粳稻的种植面积,但由于粳稻生长前期耐热性差,南方晚粳稻返青期间气温高,前期早发难,尤其是在稻草还田条件下,容易出现僵苗。
⑦我国土壤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作物品质的安全,其中重金属污染严重,包括镉、铬、砷、铜等,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规定的限制阈值0.2mg/kg的标准,导致优质稻米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近年来,镉大米事件频发,不仅影响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更是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