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养殖模式较多,有池塘养殖模式、水泥池养殖模式、网箱养殖模式和稻田养殖模式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池塘养鳅模式
池塘养鳅模式是在池中专门养殖泥鳅不套养任何鱼类。常用于养殖泥鳅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等均可。一般要求东、西较长,南、北宽20-30米,面积3-5亩,池深0.8-1.2米,水深0.5-0.6米。
池梗路面平整、坡度一致,做好围网防逃,培好水质,移栽少量的浮水植物。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400-500斤,饲养90-120天亩产成品鳅可达3000斤以上,是目前泥鳅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
二、水泥池养殖泥鳅模式
水泥池养殖泥鳅模式具有饲养管理方便,养殖设备经久耐用,捕捞容易,水温好调控等优势。一般每个池的面积在80-100平方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铺15-20公分肥泥,投苗养殖前必须对水泥池进行脱碱、消毒、肥水。
一般每平方投放“农科10号”幼苗2斤,饲养90-120天可产成品鳅14斤以上,是发展工厂集约化养殖的高效新模式。
三、网箱养殖泥鳅模式
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以10--20m2为宜。网底需落入池底,网底铺8-10公分的肥泥,网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跳逃。
在水体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投放“农科10号”幼苗1.5市斤,饲养90-120天,每平方米可产成品泥鳅10斤以上,是养殖泥鳅又一高效模式。
四、稻田养泥鳅方式
稻田养泥鳅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饵料和杂草,有效的减少了饵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养鳅模式。稻田养泥鳅能促进水稻增产,但要求种植水稻的品种抗肥能力强,穗杆硬,不易歪倒。稻田养鳅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1-1.5米,深0.3-0.5米的集鳅沟,便于捕捞。
开挖集鳅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控制水位。
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180-200斤,每亩可产成品鳅1400斤左右,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